當我看到我們的學生全身心地備戰高考,緊張的三天考試,焦急的等待結果時,勾起我回想在日本留學的日子里,所見到的日本高考。
  中日兩國由于經濟發展的差異,教育制度的不同,僅在對待大學升學考試上也不盡相同,本文擬就從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等方面來談談中日兩國對待高考的態度。
  注重學歷的激烈競爭社會高考,從某種角度上講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狀況在考試制度上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教育改革思想的導向。經濟形勢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升學就業的去向。
  日本是一個重學歷的社會,在日本人的潛意識里,大多數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諸如東京大學等一流的大學。這是無形之中的社會壓力,所以學生的學業負擔也較重,學生除正常上課外,面對升學、高考,大多數學生在節假日或每天晚上都要到被稱為“私塾”的地方上課。這也是日本教學中的怪現象,在學校即正常教學中并無強化考試的內容等,反而在“私塾”中去完成。
  雖然日本人重學歷,看重名牌大學,但每年的高考作為一項正常教育考試活動,一切是在靜悄悄、緊張而有序中進行。并沒有象我們的新聞媒體那樣,把高考做為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鋪天蓋地的報道,似乎快成了“全民高考”的場面,使我們的考生早早就進入臨戰狀態,某種意義上增加了來自社會的壓力和考生的心理負擔。
  近幾年我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高考錄取比例不斷提高,盡管如此,在現有經濟狀況、教育體制下,仍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特別是給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提供不同類型就業的機會少,從而形成圍繞高考轉的現象。目前高考的競爭已經影響到我國基礎教育的正常進行,從小學就開始了為這一目標而努力的競爭,家長們希望孩子從好的重點學校考入好的大學。包括一些特長生的培養也滲透了這種競爭的因素,家長們希望得到考級的證書,以此作為進入重點中學或大學加分的資本。社會現實過分注重學歷,加之家長的過高希望等,使每年的高考都要成為一次熱門話題,成為牽動社會的焦點話題。我想同處于東方文化中的中日兩國,在競爭升學的壓力下作為社會的外部環境,該給學生怎樣一個輕松、和諧的成長環境呢?
  學校教育:兼顧升學和就業以升學為重點,忽略能力培養在日本高中階段雖然也不屬于義務教育的內容,但它是日本終生教育指導思想的一個重要環節,即在人的一生中,不斷去獲得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和能力。故在公立高中不分重點或非重點校,對學校的評價也不以升學率為評價標準。所以在高中課程的設置上面對全體學生兼顧升學和就業,注重發展個性,培養有自立能力和創造能力之人。在這樣的教育指導思想下,即在高三這一年里,不單純就是高考科目的教學,其它一些有助于學生個性和能力提高的學科仍堅持上課。記得今年臨高考前一個多月時,大分縣的一所高中校請我去給他們講一次中國料理課,到那里后我才得知我的授課對象居然是離高考只有一個多月的高三學生,我原以為是為了要學中國料理而專門安排的一節課,但負責老師告訴我,這是他們正常的課表安排的家政課。看著他們輕松、高興地走進料理教室,認真地跟我學做餃子、四川麻婆豆腐、涼拌三絲等,從他們的神態中看不出臨考前的緊張,他們由衷贊嘆并品嘗我的中國菜,同時他們大家也當場自作各種面點,一起午餐,有幾個男生還專門為我們大家烤制法國點心。看著他們輕松愉快的樣子,讓我想起國內高三學生每天在題海中苦練的情景,感慨良多。
  與此同時,在圍繞高考和就業上,日本的學校還堅持開設必修課“進學指導”課,即升學就業指導。從高一到高三平均13節左右,在這三年里分不同階段向學生介紹升學就業信息、大學和企業的情報通告等,通過此課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社會需求報考大學或就業。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根據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對升學就業有明確認識,同時也減少報考大學的盲目性,這些工作因在平時的教學中去同步完成,故在對待高考選擇學校時,也就顯得非常自信了。
  在我們周圍每當學生填報志愿時,常聽到家長這樣的議論:“我的孩子學習一般,報什么專業都無所謂,真不知給他報什么學校好”,“我的孩子喜歡計算機,但不知將來發展如何”。家長們對報考的高校情況知之甚少,故部分家長在指導孩子報志愿上出現偏差,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對此我們的學校能否從高一開始,適當進行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升學指導,而不應單靠幾次的“高考咨詢”或每年高考的信息作為參考分析,來解決學生、家長困惑的問題。
  日本的學校教育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在高考現場同樣感受到考生們互相鼓舞、互相激勵的場面。在考場校園的布告欄、樹干上、遠離考場的教學樓墻上到處張貼著諸如“必勝”,“必須努力”,“帶著自信”,“冷靜、沉著”、“提高士氣”、“盡全力拚博到最后一秒”等互相鼓勵的橫幅。寫的最多的是漢字“頑張”字樣,漢語意思是努力、加油。有的是以班為代表寫的,有的是以個人名義寫的,有的則是以學校名義寫的大大橫幅標語“向學、真理、榮光”。在考生集中休息地方,幾乎都是懸掛各校醒目的鼓勵條幅,還有的是全班或全校畢業生贈言的簽名條幅,有的則掛出學校校歌以資互相鼓勵,這種同學間互相的鼓勵不僅寫在標語里,還表現在進考場前20分鐘,一起參加考試的考生則站在教室外,把手緊緊握在一起,齊聲高喊 “頑張水、頑張水、頑張水”,(漢譯:努力、加油、加油啊)然后走進考場。這種場面你看不到緊張,感受到的卻是一種給人以勇氣,以鼓舞的氣勢,這種氣勢同時讓人感受到日本的高考不僅僅是個人前程的決斷,同時也是一種相互激勵的團隊精神體現。
  家庭教育:尊重個性發展、培養自立能力的成才觀家庭教育在配合學校、促進孩子身心健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承擔著孩子在品德、學業、身體等方面培養的重要責任。我們的家長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大多數的成長觀就是考上大學,特別在城鎮里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出現為考大學父母代做一切,有的家長幾乎不讓孩子做任何與高考無關的事,盡管平時有的家長感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但家長自己卻很少主動讓孩子去鍛煉,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保護神的作用,即使到了高考三天也愿頭頂炎炎烈日在考場外守護。記得我前兩年帶學生參加考試,每天考場外的門口總坐著我學生的個別家長,我勸他們回去,但家長則告訴我,他們是請了三天倒休假來的,在家里覺得不放心,坐在這里感到踏實”。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日本的家長大多數也看重“望子成龍”,他們也特別關注孩子的高考。尤其是報考國立大學的競爭,考上國立大學可以減免學費,減少家庭負擔。但在成才觀上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選擇,不追求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必須考大學,平時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全面捲門素質的培養,表現在對待孩子高考上不太施加過多的壓力,日本的母親在這一點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因為有高考的孩子而打亂正常的家庭活動。我曾走訪過考生家長詢問孩子高考這兩天做家長的心情。她們告訴我:“內心深處還是有些擔心,但是我們相信并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會做得很好,孩子有自立能力完成自己平板門的事情,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和祝福,不會陪他們去考場,給孩子增加壓力”(日本的高考現場看不到一個家長的影子)。孩子們正是帶著這份家長們對他們的信任,對他們的鼓勵,走向考場。
  日本的學生盡管有升學的壓力,但因他們考大學的比例和機會比我們高,上大學還是較之我們容易,故學生們的刻苦、勤奮、好學精神遠不及我們學生的整體狀況,但面對高考、中日兩國的社會、學校、家庭所表現的不盡相同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馨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